新世纪娱乐-中国竞彩网¥官网平台

图片
媒体西大

第八届国际丝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召开

2024-11-11 11:47  点击:[]

http://www.jyb.cn/rmtxwwyyq/jyxx1306/202411/t20241111_2111268250.html


为推动陕西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汽车领域专业的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11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指导,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主办的第八届国际丝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临潼校区召开。

第八届国际丝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


会议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为主题,设置开幕式暨全体大会、3场技术论坛、赛车体验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览等活动,旨在推动陕西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活动汇聚来自全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高校师生以及研究机构、企业、汽车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等400余人参与。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校长李瑞明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情况。他表示,本届大会旨在共同探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经验,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期待大家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交流、促进合作,碰撞出思想火花,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为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延潮在致辞中指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国际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他表示,陕西科协将持续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动陕西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冯若在致辞中,介绍了陕西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他表示,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共识,智能化创新正在加速国际化融合,要把握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西安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亚龙,简要介绍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西安市始终聚焦新质生产力,紧盯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

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窗口期。他表示,陕西汽车工程学会将继续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跨领域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主旨报告环节,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广西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勇,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任张俊智,陕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刚,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院长赵轩,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新能源所副所长张震,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所长蔡勋勋,围绕大会主题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分别作主旨报告,全面展示了当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陕车智联与九识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九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商用车融合应用、联合生产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迈入了深度合作新篇章,将共同引领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浪潮。

在成果发布环节,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马菁发布《陕西省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图谱》。报告指出了陕西省汽车产业制造水平现状和汽车制造赋能技术现状,并就陕西省汽车先进制造水平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会后召开了“面向新四化的智能电动车辆技术”“面向低空经济的飞行汽车技术”“面向双碳战略的汽车低碳环保技术”三个专题技术论坛,国内各高校、企业专家分享前沿技术成果,并与现场参会代表们进行互动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参观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览活动,多家企业集中展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大会现场还设置赛车体验区,通过互动参与,嘉宾可以体验汽摩运动带来的激情与魅力。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继续积极探索汽车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的鲜明办学理念,布局“一核多星”的汽车专业体系建设,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努力为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211大学官宣!国际组织秘书处揭牌! 下一条:中新教育丨华南农业大学迎来办学115周年

西大概览 新世纪娱乐-中国竞彩网¥官网平台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校园文化